皆大歡喜
我不了解狗?事情,但我知道一個小孩很想要只狗是怎么一回事。
光封面和封底上就有這么多天真無邪的小狗朝你搔首弄姿的,怎能抗拒得了?相比起來,扉頁上踩著滑輪的玩具狗就呆板多了?,在故事的開頭,不管狗們站在哪邊,都忠實地盯著滿眼白日夢的麗莎。哇,馴狗女郎閃亮登場!但不是馴獸的“馴”,是圣•?诵跖謇锕P下小王子馴順小狐貍的“馴”。那是一種彼此相屬的平等關系,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聯系。不過,狗們站在稿紙般的地面上,讓人懷疑是否空白紙頁上的虛構之物,而虛構之筆始終握在孩子手中。
總之,麗莎想要一只狗,從早到晚。一成不變的愿望不要嫌煩,因為一次都沒有實現過。那只踩著滑輪的玩具狗有多微小,那執拗的愿望就被大人看得有多渺小。麗莎像個巨人似的俯下身,那瞪大的眼珠子和翹起的鼻子里,有驚奇,有不屑,更有失落。世界那么大,孩子的心那么大,卻容不下一只很小很小的狗,只因房子太?也許小的不是能裝那么多玩具狗的房子,而是大人愿意勻給孩子的空間。所以,死攪蠻纏的小孩和雷打不動的大人每天都要尋找很多理由和借口。
最棒的借口就是和爺爺一起照顧小狗。老人、孩子和動物相處的模式非常古老,三者之前有天然的親近感――或是回歸生命的源頭,缷去人生的重負;或是剛從源頭出發,尚未承接重負;或是純粹的自然之子。這樣的模式經典到要以相片(一起滑雪橇,去海邊度假)的形式來呈現――不是妄想,而是一代又一代孩子曾經的回憶。童話總在召喚美好的過去,那是與前喻文化、農業時代、田園時光相連的過去,因而是合情合理的謊言。所以,在照片的左下角,用虛化的筆法淡淡勾勒的小螃蟹和小螺殼依稀透露出一種虛構的性質,叫人生出幾分夢醒似的悵惘。
該怎樣含蓄地表現夢幻?麗莎在松綠色的小島上跟小狗玩耍(那哪是小木棍啊,簡直是澳大利亞土著人扔出去的飛鏢。,而小島,原來是閉著眼睛做夢的狗。當然,不只麗莎夢見了狗,很可能狗也夢見了麗莎。但酷酷的夢想還需要一群目瞪口呆的觀眾,還要打扮成萬圣節的怪獸!
小孩的世界很平衡,一邊做夢,一邊務實。麗莎完全懂得如何扮演小婦人的乖巧形象,她做家務時的眼神是那樣溫柔又帶點兒期盼,掃地的時候簡直就是看著我們,巴不得我們沖進故事里幫她要一只狗?,童稚的愿望也會催逼著人成熟,成年女性的職責原來是這樣提前履行的。小孩的世界依然很平衡,有時務實,有時撒野。那樣的溫馴和熱心,這樣的憤怒和落寞,居然都沒有打動大人的心。前后各四頁的畫面生動地表明生活的日常性與流動性之時,也提示我們,那一連串孩子氣的行為與情緒是如此真實,不容大人忽視漠視。
“禁止進入!”當大人堅持以自以為是的方式去愛孩子時,孩子只能關上心門。但孩子對大人抱有的幻想走到盡頭,也是意識到自身力量的開頭。原來除了討好或對抗大人,還可以有第三種折衷的辦法――借而不是買,擁有而不是占有。這真是智慧又赤誠的辦法,要知道解決問題最難的就在于讓每個人都滿意。皆大歡喜是需要智慧的。那就滿世界地貼字條借狗狗吧。公園里有七只狗,只有一只胖嘟嘟的臘腸狗回頭一笑,明明地預測了故事的進展。老先生就順理成章地牽著狗狗來找麗莎。這時,看不見只給我們半個后腦勺的麗莎的表情――快樂也許有千百種表情,但高明的畫家就是不給你看!這時,狗狗的大耳朵下邊打著稿紙上那種齊整的方格子,仿佛在喻示,從空白紙頁上描出的夢想終于實現了,雖然這夢想是這么胖!還會搞怪,還會做算術題,還會調皮地叼走舊報紙拼貼成的蝴蝶結!追逐的麗莎該有多么快樂――又只是露出半只手給我們!小玩具狗卻落寞地站在公園長椅上,從頭到尾,好像都沒被愛過。孩子的愛因熱烈而冷酷,總顧此失彼,忙不過來。但也許樹上好奇的烏鴉會喜歡它,看故事的小孩會憐惜它。沒見它那副總是寵辱不驚的表情嗎?
好吧,孩子的能力已得到彰顯――自己化解矛盾,就像個了不起的大人一樣。但日子久了,單純的散步、玩耍會不會延伸到喂養、洗澡、清理等工作,而且弄不好都要歸到媽媽頭上?更多的時候,大人不得不務實,為了承接孩子天馬行空的幻想。有時候,沒有務實的大人,哪來天真的小孩?另外,這次想要的是狗,下次會是什么?一頭恐龍,或是獨角獸?我們一想到這些就會縮手縮腳,就沒法養哪怕一只小狗,沒法讓孩子活蹦亂跳著每天帶回一身泥巴,沒法讓自己偶爾也像小孩一樣天馬行空著。那就想想此時的皆大歡喜,對麗莎、老先生和小狗,對嘴巴張得大大的爸爸媽媽(他們不再被一個固執的愿望攪擾,也不必承擔養狗的職責),甚至對將來能夠被愛的小玩具狗來說都是如此。我們可能覺得濫俗的結尾,對小孩子是多么要緊。生活中有不圓滿,有太多不能得逞的愿望,但那是以后的事,現在我們要皆大歡喜!孩子過的是現在時態的生活,只有大人才為明天而活。
不得不說,很多故事里的成人與兒童總是處于一種直白或微妙的對立之中。從前是讓成人居高臨下地對兒童指手劃腳,弱化兒童;如今是明里暗里地張揚兒童,溫溫?熱地弱化甚至丑化成人,讓他們被當作反面背景撇在一邊,獨守著兒童不解的尷尬甚至酸辛。隱含在這個故事里的成人其實還算開放,沒有把愿望完全關在門外,總還找些替代品來討好失落的孩子。所以,多一點體恤,體恤小孩,也體恤大人,為著他們共有的蔥綠和金黃。你看見最后小女孩那金黃的頭發和蔥綠的草地襯在一起的樣子了嗎?那是屬于童年永恒的顏色。你就知道,孩子的心靈并非空白紙頁,會長出蔥綠的春天與金黃的秋天,而我們大人呢,盡可以從容地看著這一切,好像永遠看不完似的。皆大歡喜。
201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