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了解湯米·溫格爾,你就會發現他并不是一個完全的童書作家。他涉獵廣泛,作品從童書到成人文學,從溫情脈脈到犀利諷刺,從奇幻到自傳,每一面都能帶給你不一樣的驚喜。
在童書創作中,他也非常有自己的原則和觀點。同許許多多大師相同,湯米·溫格爾堅信我們要尊重孩子,把他們當成和成人們一樣的讀者。
為此,他反對用簡單的語句打發孩子,讓繪本中的每一個詞匯都指向精準,像一首詩。
他像戰士一樣地打破種種禁忌,把黑暗沉重的顏色帶入繪本,將人們不喜愛的動物如蛇、蝙蝠、貓頭鷹等作為主角,甚至不避諱陰暗和血腥的一面。
在這一點上,連桑達克都曾表示《野獸國》的成功部分要歸功于湯米·溫格爾,正是他的影響,才激勵他打破童書界的許多禁忌。

湯米·溫格爾生于1931年法國阿爾薩斯地區,那里正是德法交界處,常有戰亂。
在三歲時,湯米失去了他的父親。之后二戰爆發,阿爾薩斯被德國占領,湯米·溫格爾經歷了童年最恐懼的一段時光,這段時光也對湯米的人生影響深遠,在后來的日子里,他不得一次又一次地與童年的恐懼對抗。
童年的經歷也反應在他的作品中,他的童書中經常有許多恐懼相關的元素。這一點使他的作品飽受爭議。
但湯米相信,孩子們需要的不是一派祥和的藍天白云,而是“真實”的東西,就如桑達克所說的那樣——“童書世界有太多禁忌,那些對于孩童所想所感的概念,都不是真實的”。
童年的戰亂給湯米留下了太沉重的傷痕,也讓他看到了太多的荒謬——荒謬的戰爭、荒謬的大人。他憎恨不公、暴力,渴望尊重與和平。
他選擇用作品去表達,直擊荒謬、獨裁的世界,呼吁和平與愛。他總是用孩子們能理解的語言和故事,講述深刻的主題。
所以你總能從他的作品中看到人性的丑惡與恐怖,不要害怕他的作品傷害你的孩子,湯米相信:讓孩子們面對恐懼,他們才會明白如何克服恐懼。
面對童年的種種,繪畫是他應對這些的唯一工具。很小的時候,湯米就顯露出了繪畫的天賦,他的母親為他保留了一批童年的畫作,這些畫作無論從視角、構圖還是氛圍來說,無一不顯示了湯米畫技的成熟。
隨著二戰的結束,湯米開始慢慢接觸美國文化,越接觸,他就越沉迷,尤其是爵士樂。
1956年,25歲的湯米揣著60美金,踏上了美國的土地。并在許多人的推薦下,湯米與知名童書編輯厄蘇拉會面,創作了他的第一本書——《梅隆斯去飛翔》。
之后,他陸續出版了《克里塔克》、《三個強盜》等作品,很快成為了一名成功出色的童書作者。
但同時,他也畫成人色情作品。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做法,哪怕是現在,或許很多家長都不能接受一位同時畫兒童繪本和成人作品的作家。
可湯米·溫格爾就這么做了,哪怕這讓他充滿爭議。這是他在另一個領域的堅持——為性自由而戰;蛘哒f,是讓大家都敢于正視、承認自己的各種需求和渴望。
不出意料,此舉遭到了社會的反對。當時,湯米·溫格爾的所有作品在美國都被禁了,他被列入圖書館采購作家的黑名單。
無奈之下,湯米·溫格爾離開了紐約,去往加拿大,后又搬到了愛爾蘭。在愛爾蘭,他找到了歸屬。
回到歐洲的他開始做一件事情——維護德法友誼。他生于德法兩國的紛爭時期,童年時家園幾次“易主”,也因此分不清自己究竟歸屬何方。
但通過這些時期,他不再糾結自己究竟是來自法國抑或是德國,至此,這個困擾了他半生的問題,終于得到了解答。
在1997年,湯米·溫格爾再次開始創作童書,并在1998年獲得了國際安徒生獎。
安徒生獎的評審團們是這么評價他的:兒童圖畫書創作世界的偉大巨人,風格大膽、鮮艷、創新、叛逆又獨特。他顛覆幽默,總是喜歡嘲笑自以為是又缺乏想象力的大人們……他的作品創造出一種“溫格爾式”的國際性標志。
這就是湯米·溫格爾。
在他的家鄉,還有一座溫格爾博物館,里面收藏了11000件溫格爾的原創藝術品、書籍、雕塑,這也是法國歷史上第一次政府出資為在世的藝術家建立博物館。
不幸的是,溫格爾已于今年年初去世,這位為世界留下了豐富作品的人,停下了他創作的步伐。
若是想要更了解溫格爾,那么約翰君推薦一部紀錄片:《遙遠不夠遠:湯米·溫格爾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