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繪本的孩子,閃閃發光
「 閱 讀 那 些 事」
有人說,世界上有三種人:男人,女人,女博士;還有人說,世界上有三種人:男人,女人和母親。第一種說法,因了我身邊沒有女博士群體,所以雖看過各種怪誕的段子,也只是逗樂一笑,無法感同身受。第二種說法,我倒是感觸頗深,因為自己就是母親,所以這個話題一旦打開話閘子,怕是嘮叨一晚上也止不住。
但今天,我更想聊聊孩子,以一位每晚雷打不動,陪伴孩子讀繪本的普通媽媽的視角。
套用下開頭的那句話,我也想說:世界上有三種孩子——男孩子,女孩子,讀繪本的孩子。
經?吹揭粋論調:“沒有孩子天生不愛閱讀,關鍵是你有沒有做對”。這句話我沒有正面論證過,也未曾親身體驗,所以不好說它一定成立。但以我近6年來陪孩子讀繪本的經歷來說,換個說法我倒是覺得相當OK的:“每一個愛讀書的孩子背后,都一定有一個陪他讀書的大人。”
6年不間斷的親子共讀下來,我發現讀繪本的孩子身上,有蠻多閃閃發光的特質,這些因為愛讀繪本而收獲到的特質,就像生活里不期而遇的“小確幸”一樣,時常讓我忍不住慨嘆:“感謝繪本!是繪本為我的孩子,點亮了漫漫人生路上的第一盞指明燈!
現在,就讓我分享下這些年因為讀繪本,而收獲到的“小確幸”吧。
我家娃現在6歲,馬上要讀小學一年級的年齡,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分界點,我還挺擔心讀了小學后,隨著學業壓力的增加,讀繪本的時間會被壓縮。所以,趁著暑假,珍惜肆無忌憚讀繪本的時光吧!
呃,扯遠了……拉回來,讓我們繼續聊聊,讀繪本的孩子身上,所具有的特質吧。分幾個方面來說。
多元思維的能力
我們身處的大時代,世界多元動蕩,特別是2020上半年疫情爆發后,國際貿易、世界關系、商業模式、社會常態等等都在加劇變化,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那么,我們到底要給孩子怎樣的教育,才能讓TA更好地適應未來?
說到底,個人只是時代的微塵,而作為父母,我們也無法預測十多年后的世界,需要怎樣的人才。
所以,還是要培養孩子核心的“多元思維能力”,以不變應萬變。在我看來,多元思維的能力,就是核心底層能力的最重要因素。
什么是多元思維?
一個人的視角、思維有很多類別,當你思考“事”或“物”時,具體的一個思維只能思考事物的某一個角度。多元思維則能從更多的視角,從整體上,用系統思維來思考事物的多個側面,從而避免陷入“思維盲區”,對事物得到一個全面的認知。
通識教育,就是重在培養孩子的多元思維能力。它從整體出發,打破學科壁壘,把歷史、政治、人文、科學、藝術、哲學等各領域知識融會貫通,培養更寬、更廣、更深的思維格局和更完整豐富的眼界。
最近這些年,“通識教育”越來越多地被提及與被肯定,在一些大學里(比如最早的復旦,后來的中山,北大,武大等等),通識教育還設有專門的課程。
因為,通識教育,是在培養一個人的底蘊。學任何技術都可能過時,甚至整個行業被淘汰,但一個人的底蘊永遠不會過時。
孩子時期,最直觀、最便捷的得到通識教育的方式,就是閱讀繪本。
繪本的題材極其豐富,包括而不限于故事、生物、歷史、地理、人文社科、科普百科、自然、哲學、生命教育等等主題,可以說,每一本繪本,都是對孩子多元思維能力的培養。
記得一個平常的周末,我帶孩子去附近公園玩耍。我走在前,他在后面跟著。走到一個小木橋時,他突然在后面喊我:“媽媽,快看!一只小飛蟲撞到蜘蛛網上粘住了!”
我轉身湊近去看,陽光剛好從對面,斜照到木質欄桿一個大大的蜘蛛網上。迎著陽光望去,蜘蛛網的絲線根根分明,一只小飛蟲正在網中央拼命掙扎。
兒子:“媽媽,小飛蟲好可憐,你去拿小飛蟲的翅膀,我們把它放了吧?”
我:“還記得你看過的《法布爾昆蟲記》嗎?有一本是講蜘蛛的。狼蛛寧愿犧牲自己,也要舍命保護卵囊……”
兒子:“那有沒可能,織了這個網的蜘蛛,或許是想要拿小飛蟲喂給它的寶寶的?”
我:“很有可能哦!”
兒子:“那算了吧,我們還是不要管了吧……”
接著,我又順勢和他提起了在這之前幾天剛讀過的《加古里子人類圖鑒》。以生活中看到的事件為契機,相信他對生物歷史弱肉強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概念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
(日)加古里子 文 圖
愛心樹童書
孩子基于自己生物、人文等領域的知識,用更開闊的思維完成了一次“頭腦風暴”,對“救”還是“不救”小飛蟲,得出了相對合理的解決方案。我想,這就是多元思維能力應用在生活中的一部分吧。
善良
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自古以來就是個爭議性話題。排除東西方文化差異對人的思維的客觀影響,相同文化語境下,還是很多人會持完全相反的觀點。
還有人說,善良不是一種天性,而是一種選擇。我更愿意相信這種說法。在我看來,善與惡,都不是人&生而具有的,它更多與生活環境,以及后天的教化有關。
比如前幾天網絡上瘋傳的“藍衣女孩”事件。
相信鋪天蓋地的文字已經讓大家對整個過程都有了完整的認知。
有人評價藍衣女孩是“黑暗人格”,天生就內心陰暗。
據說,后面藍衣女孩的家人已就此事做了回應,說兩個小妹妹不是藍衣女孩慫恿來到天臺的。
在此,我不想對這個女孩的人格加以評論,畢竟我們永遠不可能真正完全了解別人,何況她還是個孩子。
但出于安全的角度,我還是會本能地要求孩子遠離這個女孩。
我兒子很喜歡奧特曼。眾多奧特曼角色里又最喜歡賽羅。他曾告訴我奧特曼里最強的反派是黑暗扎基,幾乎沒有奧特曼能打敗他。和他讀過繪本《寶兒》后,我曾經問他,“你是愿意做最厲害的大壞蛋黑暗扎基,還是做賽羅?”
他毫不猶豫,“當然是賽羅!”
“為什么呢?”我又問。
“因為賽羅是拯救地球的光明戰士!
“那賽羅有可能被黑暗扎基打敗哦!”我繼續提醒他。
“那我也要做賽羅。黑暗扎基是邪惡力量!”
教給孩子善良,這就是《寶兒》灌輸給孩子的,最樸素的價值觀吧。
說回藍衣女孩,我在想,如果她讀過《寶兒》,她是想要做其他嘲笑寶兒不會游泳的小雁們,還是想做船艙里的狗狗福勒?亦或是要做“授之以漁”的麥卡利斯特船長呢?
這是一個選擇題。
而繪本里傳遞出來的溫暖和善意,會引領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
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
如果說上面兩點都是比較偏“價值觀”塑造,是“道”的層面,那么“時間管理”這點,就是偏“實用主義”的,能夠立馬著手實施的,“術”的層面。
把這點單列出來,也是因為,時間管理實在是人生中很需要掌握的一種能力,精于時間管理的人,也大多能夠掌控自己的人生。
大概在孩子3歲的時候,我第一次為他讀了《老狼,老狼,幾點了?》這本繪本。
(英)戴比·葛莉歐利 文 圖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孩子對故事里津津樂道的幽默情節非常感興趣,這本書曾經連續很多個晚上,成為我們親子共讀的第一本書。
讀到后面,孩子對老狼先生從晨起精心打扮、上午辛勤勞作、正午準點吃飯,到下午外出購物、晚上回家舉辦生日聚會,再到聚會后心滿意足地進入夢鄉的作息變化了如指掌。
那段時間,他還自詡為“老狼先生”,每做一件事前先確認好幾點了。
最初的時間概念和規則意識,就這樣在3歲小家伙的腦子里形成了。
直到現在,孩子對什么時間應該做什么事情,都會有比較清晰的認知,我想,這應該得益于閱讀《老狼,老狼,幾點了?》這本繪本吧。
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最近幾天都是高溫,上周日我和孩子從美術班回到家,孩子就趕緊脫掉運動鞋換上拖鞋。
看著散落在兩邊的拖鞋,這孩子一邊蹦蹦跳跳去穿鞋,一邊脫口而出:
“我有兩只拖鞋,
他們是雙胞胎。
但是,他們總不在一起!
哈!我不禁莞爾。好有靈感的一首小詩呀!難不成是因為,我們最近剛讀了熊亮老師的那本詩集《孩子們的詩》,孩子無意識之下開始模仿了?
熊亮 主編 劉霓 繪
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這本書是熊亮老師主編的,書內記錄的,是“熊亮藝術課×繪本國”項目孩子們的童詩作品。
我相信,孩子脫口而出的這句話,就是詩的雛形。希望你也相信,孩子是有靈性的,他讀的書,會變成美好的小詩,在他的小嘴巴里歡快跳動。
繪本讀的多了,有時候和孩子聊天,孩子不經意間說出的某句話,正好是基于你們共讀的繪本而來的。這就像兩個人才知道的小秘密,是那種“會心一笑”的感覺。這些生活里的“小確幸”,很美好。
說了幾個有代表性的“點”,差不多也該結束了。當然,除了繪本本身的作用外,大人的引導也必不可少。
“多讀書,讀好書”,始終是不會錯的。讀完繪本后別急著放到一邊,再和孩子就繪本主題延伸探討下里面的深意,或者讓孩子想象,如果自己是主角,自己遇到這樣的事情會怎樣處理。
很多時候,也是在這樣的一問一答的模擬情景中,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處理事務的能力得以提高,甚至價值觀得以形成。
好了,差不多了,套用一句話結尾吧:不讀繪本的孩子不會怎么樣,但讀了繪本的孩子一定會不一樣。
老約翰故事 | 繪本世界 | 老約翰在路上 | 加盟老約翰 | 老約翰Q&A | 聯系我們 | 老約翰論壇 版權所有 2010 - ©hui-b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