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圖畫書創作世界的偉大巨人,風格大膽、鮮艷、創新、叛逆又獨特。他顛覆幽默,總是喜歡嘲笑自以為是又缺乏想象力的大人們……他的作品創造出一種‘溫格爾式’的國際性標志! 這是1998年,湯米·溫格爾獲得國際安徒生獎時,評審團對他的評價,可以說是貼切且真實。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溫格爾的家鄉被納粹德國占領,他度過了人生中最恐怖的四年。槍口下的偷生,半個世紀的顛沛,這樣的人生經歷對他的創作風格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其作品打破了常規的禁忌,走出了一條特別的路,他將黑灰這樣沉重的顏色帶進童書,甚至不避諱陰暗和血腥、恐懼,在溫格爾看來,讓孩子面對恐懼,他們才知道如何克服恐懼。他的作品《三個強盜》正是如此。  繪本內容很簡單,三個“鬼見愁”的強盜搶奪了大量的金銀財寶,在意外遇到孤兒芬妮后,天真無邪的芬妮簡單的一句“這些是做什么用的”,就給他們問倒了,因為這些財寶從未被使用過。于是在這之后,他們用搶來的財寶買下一座大城堡,將愁苦的孤兒們接入城堡之中,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三個強盜去世后,孤兒們為了紀念他們,建起了三座高塔。
一、民間故事的軀殼 在《三個強盜》中,我們可以看到太多民間故事的痕跡,比如書名中“三”這個數字,就曾多次出現在各種民間故事之中,具有非比尋常的意味,比如“三只小豬”、“三個幸運兒”、“三個懶人”等等。繪本的開頭也是民間故事慣用的敘述口吻:“從前有三個很兇的強盜……”這樣的敘述就不由自主地將我們帶入了聽故事的氛圍當中。 
就像各種民間故事一樣,這三個強盜的搶劫方式還帶有一定的喜劇效果,喇叭槍、撒胡椒粉的噴壺、巨大的紅斧頭就是他們的作案工具,在作案時,他們會把胡椒撒在馬的眼睛里,會用斧頭砍輪胎,會用喇叭槍驅趕乘客。他們并非窮兇極惡的盜賊,因此才會因為天真善良的芬妮改變了自己。 
所以無論是從標題、形式、敘述口吻、部分情節來看,繪本都頗具民間故事的色彩,但繼續往下看,你會發現它和傳統的民間故事還是有所差異的,并沒有完全沿襲民間故事的套路,只是借用民間故事的文學形式來傳達作者的思想。
二、表現手法的別致 作為湯米·溫格爾的代表作,這部作品當然帶有作者本人的特色,正如溫格爾所說的那樣:“我樂意嘗試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去打破單調,我討厭用老一套去重復自己。”因此,在這部作品中,我們也能看到作者的匠心。 藍色和黑色是繪本的主色調,這兩種色彩的大面積鋪色,讓人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一種壓抑和沉重。紅色的斧頭更是血、暴力和殺戮的象征,但是,到了結局,你會發現強盜收留的這些孩子都披上了紅色的斗篷,很顯然,在這里,紅色已經變成了一種希望和新生命的延續。 
三個強盜那高高的帽子,芬妮所穿的裙子的顏色,在繪本的最后,也化為那些孤兒為了感恩三個強盜而建造的高塔,這是他們最初的象征,也是他們棄邪歸正的表現。 
三、善與惡的交融 強盜惡嗎?毋庸置疑,惡;強盜善嗎?毫無疑問,善。所以你看,善與惡有時候很難辨別,但這才是真實的,因為人就是人,都有著善惡兩面性。透過故事,溫格爾就是想向孩子們傳遞這樣一種思想:壞人的惡,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好人的善,也不是與生俱來的。好人可以變成壞人,同樣,壞人也可以變成好人。 就是這樣看似十惡不赦的強盜,當他們用溫暖的斗篷包裹起弱小無助的芬妮時,不僅眼神變得溫柔了,連他們的心都變得柔軟起來了。 在芬妮發出疑問之后,這三個強盜好似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不再像從前一樣只知道渾渾噩噩地搶劫,而是用這些錢幫助了很多無家可歸的孤兒,生命的意義也許不在于貯存金銀財寶,而是找到它們最終的用處。 
金錢從不是人生的目的,只是一種手段和方式;人也從來不是單面性,而是復雜的結合體;保持善良的底色,不以金錢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不斷尋找生命的意義,也許這就是《三個強盜》所告訴我們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