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島》,1946年首次出版于美國的繪本作品,翌年便以其獨特的魅力榮獲凱迪克金獎。多年以來,這部作品一直享譽全球,好評不斷。其作者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瑪格麗特·懷茲·布朗,她是美國圖書史上黃金時代的核心人物之一,其代表作《晚安,月亮》《逃家小兔》同樣也是無可替代的經典。

一、柔美的詩篇 在《小島》這部作品中,層層疊疊的詩意一直貫穿其中。 “在蔚藍的大海里,有一座小小的島。 海風不停地吹啊吹, 鳥兒不停地飛啊飛。 小島的岸邊,潮水起了又落下。” 從文字來看,這就是一篇優質的散文,為我們展現了小島的全貌和近景,展現了島上的春夏秋冬和一花一草。 從畫面來看,明亮蔚藍的大海,茂密的樹木,各色的花兒,大片的綠草,鮮紅的草莓,多樣的生物,每一張畫面都為我們展現了小島的詩情畫意。 

文字與畫面交相輝映,為我們由遠到近、由廣闊呈現到細致描繪,將小島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眼前,好似我們就置身于這座海島,徜徉于這片藍天沙灘,收獲著這份感動,展望著這份憧憬……


二、深刻的哲理 詩意之外,豐富的哲理更是這部作品的點睛之筆。 “什么是相信?” “相信,就是我說的那些你不知道的事,你都要相信那一定是真的! 這發生在天生的宿敵——貓和魚身上,但這也許就是對“信任”的最佳解釋。真誠解釋的魚,喜歡秘密的貓,其實也在某種層面上為我們展現了信任究竟為何物。


“也許,我也是一座小島吧。一座在空氣中浮著的小島!边@是貓的感悟,其實也是我們每個人的感受。我們都是存在于這世上的一座座孤島,有著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但與此同時,我們同這個廣袤的世界始終連在一起,我們的想法和行動都會和外界息息相關。正如英國詩人約翰·多恩所說的那樣:“沒有人是自成一體、與世隔絕的孤島,每一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分!

經典之所以稱其為經典,就在于它能通過文字與圖畫的合奏傳達出永恒的東西,讓人一讀再讀,永不能忘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