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勁兒”“波棱蓋兒”“卡禿嚕皮”……盡管不是東北人,但相信這些話大家也不陌生,東北話就是如此,它天然擁有一種神奇的魔力,能讓來自五湖四海的人瞬間陷入其中。 但有意思的東北話絕不只是表面上的搞笑,它更凸顯了生活的絕妙生機,比如“溜達”,在口語中是指人閑來無事四處閑逛,不過溜達真的就只是無聊之舉,是毫無意義的行為嗎?當然不是咯,否則這群小雞崽們怎么會愛上溜達呢? 那“溜達”究竟是什么?用《溜達雞》的繪者李卓穎的話來說,那就是“在自然天成中獲得一瞬安住,風來竹面,船過水無痕,隨時隨地無所住!
一、獨特的水墨畫風格 在繪本中,你會看到繪者采用了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水墨風格進行創作,相比注重寫實的西洋畫,水墨畫更注重表現,在行云流水般的繪畫中體現了溜達所帶來的輕松和愜意,展現了心境的平和與從容。 且正如繪者所說:“思想和審美遠高于技法,技法應該服務于我們的創作,為我們想表達的內容隨機應變?v觀中國美術史,中國水墨畫的風格也不只有一種,每個朝代,不同地域,也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我們處在全新的時代,吸取傳統藝術精髓的同時,更具多樣發展和呈現的可能性!因此在繪本中,你會發現這樣的水墨風格并不陳舊古板,反而充滿活潑愉悅之感。

中國水墨畫最為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氣韻生動”,重在“以形寫神”,不滿足于物的“形似”,而更追求“神似”,重視其內在的精神。在繪本中,我們就能看到這些并非形似而是神似的小雞,它們各自的特點就這樣活靈活現地呈現出來了。 “跑跑雞”,雞如其名,擅長奔跑。只見它緊促雙眉,睜大雙目,抿住雙唇,握緊雙拳,張開雙腳,奮力奔跑的模樣就這樣活靈活現地躍然于紙上,這勝券在握的模樣與后面一眾疲于奔命的小雞們形成鮮明的對比。

“跳跳雞”,擁有絕佳的跳高天賦,只見它往上一躍,展開雙翅,那修長的身軀、筆直的雙腿、悄然閉上的雙眼,都在告訴我們它正在享受著這如同絲綢般順滑的跳躍,青菜可不就成為囊中之物了嗎?

“嘰嘰雞”,作為未來負責打鳴的種子選手,修長的脖子必不可少,只聽這一聲啼叫,多少小雞都得捂緊耳朵,可見聲音之洪亮。

此外,在這樣的畫風中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顯著的留白。“留白是一種構圖法,是以一種無實際物相的方式去表達畫面中的意境,以無相表達意象!其實也正是我們所說的“言有盡而意無窮”。 “溜達雞”剛出場時,我們能看到在這幅畫里,嫩黃的青草,幾棵形態各異的樹,起伏的地勢,一只紅色雞冠的小雞慢悠悠地走在軟乎乎的草地上,可能還在哼著曲兒……盡管草地、樹木、房屋、石頭沒有鋪滿整個畫面,但是僅從這一小部分中,我們就能夠想象這只小雞是怎樣悠閑地漫步在一座又一座山頭,又是怎樣走過一片又一片草地的。恰當的留白給人以意境悠遠之感,讓人擁有更多的想象空間。

在水墨畫中,要想體現山水的靈秀,往往也需要用到留白這一手法,只因恰到好處的留白不至于讓畫面太突兀,還能增加山水的靈動秀美。比如在這幅畫中,山與樹、山與雞之間的留白給與了樹木生長的空間,也讓小雞腳下的山間土地、石塊更具想象空間,從而豐富了整個畫面的層次,虛與實的結合建構出了整體上的藝術效果。 溜達時身心的從容不迫就在這樣的水墨畫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二、我們也需要溜達溜達 當前,在以競爭為導向的中國教育中,絕大多數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跑跑雞、跳跳雞、嘰嘰雞,因為他們能在一眾小雞崽兒中遙遙領先,可能這才是中國家長心目中的好孩子。也因此,一批又一批焦慮的家長和孩子就此誕生,在他們眼中,人生就是一場競技,唯有更高更快更強,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你看,“小雞們忙個不停,他們都想努力成為全農場最厲害的那只雞!我們的孩子就是這些小雞,像個陀螺那樣轉個不停。無論是在校園內外,你總能看到小小的孩子背著大大的書包,拖著長長的身影,趕往各個學習場所,學習語數英,學習鋼琴舞蹈,好像從未見過他們停下腳步。 他們根本不知道溜達是什么,只能被困在一方小小的天地之中,看到的只有頭頂的這片天空,能做的只有不斷地學習。溜達并不意味著讓孩子放棄跑、放棄跳、放棄叫,放棄自己本來追求的目標,而是不必讓自己時刻處在緊繃狀態里,而是在目標之外也能享受生活所帶來的片刻空閑和絲絲愜意。 正如作者戴蕓所說的那樣:“溜達對于小雞們的意義,可能就是讓它們有機會看一看個人目標之外的東西:世界的廣闊、生活的奇妙、成長本身的樂趣!

但何止小孩兒需要溜達,成人同樣需要…… 競爭激烈的教育僅僅只是一部分,可以說,當前整個社會都處在非良好的競爭狀態之中。 我們現在經常會提到一個詞兒——“內卷”,網絡上是這樣解釋的。

盲目的“內卷”使得大家不得不越來越“努力”,但也越來越累,而且并沒有帶來收獲,反而在某種程度上使得大家身心俱疲,帶來了非一般的精神壓力和心理焦慮。這時候,我們也需要溜達溜達…… 就如溜達雞所說,溜達是“一路找找看,有沒有好玩的事情!薄罢J識一些新朋友!薄白呃哿,就停下來看看紅彤彤的夕陽和五顏六色的天空!溜達并非逃避,也不是所謂的“躺平”,而是為了撫慰眼前的傷痕,為了更好的出發,為了滋養生命,我們需要尋找到已經被遺忘的快樂和心靈的從容。 那我們去哪兒溜達呢?大自然無疑是最好的選擇。“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就是一種溜達。無論是古代的文人墨客,還是現在的大人小孩,每每想到放松之所,不都是自然山水田園嗎?我們通過溜達尋找到的不僅是身體上的放松,更是心境上的悠然。像這群小雞一樣,我們去看青山綠水、鳥語花香、夕陽西下……自由地觀看與傾聽生命的精彩與呢喃。要知道,能有什么比大地、春風和鳥鳴更能撫慰人心的呢?

往往提到繪本,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各種來自國外的經典作品,盡管近些年來,國內繪本也在逐漸發展和進步,但真正稱得上優秀的作品還是少之又少。 《溜達雞》并沒有直接套用傳統國畫繪制技法,而是對其進行了創新與融合;繪本既沒有說教意味,也沒有大道理,而是從孩子的角度去訴說他們感興趣的故事,兼具趣味和內涵,可以說,這為中國繪本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要想真正創作出優秀的中國繪本,我們就不能僵化使用中國傳統元素,也不能僅僅只是宣傳中國傳統文化。“好的繪本應是一種超越民族和地域之上的,具備全人類普世價值的繪本形態!期待我們的中國繪本越來越精彩! |